普洱:用好身邊“活教材” 紀律教育直擊心靈深處

發布時間:2018-11-02 07:54:29   來源:普洱市紀委

“瀾滄縣東河鄉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尹國強因違反工作紀律被查處。2017年7月至9月,尹國強在東河鄉拉巴村擔任工作隊員期間,工作不在狀態,不服從工作安排,違反了黨的紀律。2018年7月,尹國強受到黨內警告處分。”  

今年以來,普洱市紀委監委結合深入推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,堅持用好身邊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例這個“活教材”,查處并通報了一大批扶貧領域違規違紀違法典型案件,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,以案釋紀說法,形成震懾,為全市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的紀律保障。

“以案說紀是最生動的紀律教育,要把通報曝光典型案例作為警示教育的主要方式,推動典型案例通報曝光的常態化,更好發揮警示教育‘懲戒’和‘以儆效尤’作用,向廣大黨員干部傳遞正風肅紀的強烈信號。”市委常委、市紀委書記、市監委主任要求,要結合新《條例》學習宣傳落實,堅決維護黨的紀律的剛性約束力。

搭建平臺,增強教育“廣度”。在普洱紀檢監察網站、“清廉普洱”微信公眾號、《普洱清風》雜志等自辦媒體開辟黨紀法規、紀法教育、警鐘等專欄,適時報道全國、全省、級紀檢監察機關對全市的違紀典型案例,發揮典型案例的教育、震懾和治本功能。對新任領導干部開設“以案說紀廉政套餐”,全市各新提拔交流使用的領導干部進行集體廉政談話,談話前,組織與會人員集中觀看警示教育片,簽訂以遵紀守法為內容的廉政承諾書,組織領導干部開展以黨紀法規為內容的廉政考試,收到很好教育效果。

深度剖析,增強教育“深度”。始終把深度剖析作為以案說紀的重中之重,通過解剖“麻雀”, 給黨員干部敲“警示鐘”、打“預防針”,以達到剖析一個、教育一片的目的。先后推出警示教育片《貪欲的代價—普洱市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警示錄》《“紅線”勿越—普洱市民生資金領域違紀違法案件教育片》。在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及紀檢監察干部中深入學習《訪“虎”——云南省省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紀實》,用身邊事教育警醒身邊人,讓廣大黨員干部在學習對照中提高認識,從反面教材中汲取教訓,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。并將警示教育課堂搬進處分決定宣布現場,在向當事人宣布處分決定的同時,在案發單位開展警示教育,讓處分決定從“一張紙”變為警示教育“一堂課”,引導黨員干部以案為鑒、自省自糾,防微杜漸、立行立改。

敲響警鐘,增強教育“力度”。為強化教育效果,普洱市紀委編印《普洱市2015至2017年扶貧領域違紀警示教育典型案例選編》1400余本,發放到各級各部門,作為全市黨員干部嚴肅脫貧攻堅紀律的專用教材。同時,我們還不定期地在市縣電視、廣播、報紙、網站、微信等媒體刊發典型案例通報,通過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、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等系列違紀違規典型案件的密集通報,不斷警醒廣大黨員干部守住道德底線、紀律紅線。截止目前,全市已通報曝光扶貧領域典型案件67批358個問題543人。同時,組織黨員干部到職務犯罪庭審現場旁聽,將警示課堂搬到庭審現場,用身邊案例警示身邊人,以達到“庭審一人、教育一片”的效果。

“違紀違法案例是教科書,也是清醒劑,越是身邊事越能直擊心靈,越是身邊人越能感同身受。要充分運用好‘活教材’,真正做到以案釋紀、警鐘長鳴。”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要繼續做好案件查辦“后半篇文章”,凡查結的市內黨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,圍繞典型案例暴露出的問題,督促發案部門、單位、系統召開班子民主生活會通報情況,深入查找廉政風險點和制度漏洞,扎緊扎牢制度籠子,不斷增強案件查處的政治效果、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。(伍曉慧)